自從荳比從一年前左右癲癇稍微穩定的控制下來後,生理狀況也相對穩定很多,於是終於可以開始嘗試各種自費課程,例如:顱薦椎、顱薦動力、輔以達,以及最近才接觸到的費登奎斯。
顱薦相關課程和輔以達在特兒界較為人熟知,而費登奎斯則是相對比較少人討論,在有機會上了四堂公益課程,每堂課和阿孟老師聊天、討教,稍微比較了解費登奎斯在做什麼之後,想說可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這個課程。
其實在上任何自費課程前,我都會先上網搜集資訊,至少我自己要稍微能懂這些課程在做什麼,也才好跟老師討論要如何針對荳比的狀況來訓練。
但搜尋費登奎斯,讀了那些文字後,我發現在我腦袋中組織不起來有意義的訊息(白話就是看不懂),帶著疑惑還是抓著荳比去上課了。
第一堂課因為什麼都不懂,所以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問老師問題,於是乖乖在旁邊觀察著,但看得很茫然,因為感覺老師只是在跟荳比玩,東翻翻、西翻翻,她拍手老師跟著拍手一整堂課結束我還是滿頭問號。
但感覺還是需要跟老師問些什麼來互動,於是我問老師:「老師覺得荳比如何?」(很硬擠出來的問題吧哈哈哈)
阿孟老師思考了一下說:「她的手總是縮在胸前,可能是動作習慣或是沒有安全感的,所以之後我會著重在她手的拓展和探索。然後她個性是比較逼不得的,強迫的話她會產生反抗的力道,那就順著她的習慣,再用引導的方式去發展動作。」
老師建議我回家也可以幫她多伸展手臂、把手拉離開胸前,不能用強迫的,要用玩耍的方式讓她自然而然抬高手臂。就這樣結束這第一回合。
接下來三堂課透過老師的解說,我漸漸了解費登奎斯的核心理念與作法。
核心理念是讓病人「覺察」。
什麼是覺察?其實在冥想、傳統瑜伽中都很需要覺察能力,再白話一點說,就是「認識」,不管是認識自己、認識外界、認識未知事物,都是在覺察能力中。
一般人覺察外界能力都蠻不錯的、反而是探索自我相對弱,但特兒相反,她們學習外部能力很弱,需要很多很多「生活經驗」、「行為經驗」、「動作經驗」才能刺激他們學習!
白話翻譯就是:沒喝過珍奶怎能知道珍奶的美味?沒做過的事情怎麼會知道原來可以這樣做!
但對於感覺輸入、尤其用在孩子上有一個大前提是,要愉快、開心的情緒下,她們的學習和感受才能記住!也就是寓教於樂的意思。
所以我在旁邊觀察阿孟老師的做法,是跟隨著荳比的動作,她想翻身就翻身,順著她翻身的動作再去延伸或引導更多的動作,例如撐起身體變成趴姿。她若是想翻回來就順著她,翻成躺姿之後再繼續引導她做其他手部動作。(例如影片中用手肘摩擦身體,因為不會用手肘是因為從來沒感受過手肘可以接觸好多東西)
荳比坐起來需要有人在後面扶著、讓她靠著,加上她日常生活都是躺著居多,她的身體習慣背後有靠,因此被迫坐起來的時候她也會習慣往後用力躺、靠著人,老師那時候給我一個反向思考,她坐起來時若是想慣性往後靠,那不如我們改撐住她的胸口,讓她變成前面有靠、後面無靠,改變她的慣性她就會開始思考,這就是一種學習刺激。
課程中老師也會在荳比熟悉的坐姿情況下,去「玩身體」,各種扭轉、各種翻來覆去都好,前提就是在她感到熟悉且安全的姿勢之下,進一步去探索更多身體的玩法,如手肘摩擦大腿、手心去抓腳掌、身體卷起來搖晃,都好,因為這些都是她平常自己無法玩的動作。
沒玩過怎麼知道如何玩呢?
上課過程中我也一直在觀察荳比的反應、表情、眼神,孩子的情緒是最直接、不會騙人的。
這四堂課荳比每次都是笑咪咪上完然後下課就熟睡;上課過程會因為沒做過的動作而露出思考的表情;在等待老師下一個動作時,會眼神放光、笑咪咪的看著老師,像是在期待老師又要出什麼招跟她玩!真的很有趣!
可惜臉書只能放一段影片,其他影片和荳比上完課近期的生活照我都放在留言處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喔!
老師也有紀錄荳比上課時的一些做法與心得。
前往:阿孟身心筆記